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高水平科研跨学科创新人才,满足我校学生利用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实学科知识、提升学术科研能力的需求,我校联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开展“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从全球超百所一流高校系统引进一批顶尖研究型教授授课的交叉学科科研选修课程。项目介绍及具体通知如下:
一、项目简介
“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旨在构建高质量全学科的科研训练平台。结合我国高校国际化科研人才培养实际,以独特科研训练机制,成规模、成体系,组织世界顶尖名校知名教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素养。本课程通过科研过程中理工融合、文商交叉,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以开展科研训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项目中的教授多为全球综合排名TOP30,美国TOP20,英国G5或所在学院专业排名全球前三的院校的在职研究型教授。(部分应用型学科如建筑设计、法律、商业管理主要为Adjunct联席教授),授课教授也包括欧美国家院士、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或SCI/SSCI一/二区期刊编审。
教授阵容(部分)
二、课程设置
科研基础训练课程,包括专业知识拓展课程、科研素养与论文写作课程两部分。
1)专业知识拓展课程:2025春季学期共12周,由教授负责课纲与教学设计,全程采用英文直播授课,并配备助教直播课程进行深度讲解和答疑,本阶段主要为学生讲授相关学科方向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并在结课时辅导学生产出一篇围绕科研实践的结课报告。
2)科研素养与论文写作课程:录播课程,与专业知识拓展课程同步进行,学生可选择性参与。
三、课时及学习方式
1)专业知识拓展课程自3月8日起正式上课,教授课每周一次课,共32课时,全程在线直播,安排在周末上课。此外,助教辅导课程,共计22课时,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上课,助教课不计入考勤;
2)科研素养与论文写作课程,共计16课时,本模块由学生选择性参与,不做考核。
四、授课方式:
本课程均在项目方授课平台授课和学习,可在线互动,完成在线作业和考试。平台开通双语字幕翻译功能,并支持视频回放。
五、选课对象
1、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建议二年级以上)。
2、热爱祖国,热爱党,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学习成绩优异,身心健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具有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4、外语水平良好,英语四级500分以上、六级通过、雅思6 分、托福 80 分(满足其中一项)。
六、评分与证书
课程与我校已开设学分认定,本科生修读通过一门专业知识拓展课程可认定一门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程,不计绩点。
科研策略与论文写作课程学生选择性参与,不设作业和考试,不予认定学分。
课程结束后,总成绩合格的学生可获得由我校视成绩赋予的文化素质类选修课学分,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颁发的“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英文双语结业证书,以及由教授亲自签发的成绩证明,一篇围绕科研实践的结课报告。
课程评分方法主要为学生考勤、作业完成情况和期中考试、期末科研实践结课报告成绩的综合汇总。评分的常规比例为:日常考勤10%,课程作业40%,期中考试25%。科研实践结课报告25%。最终以教授课程课纲为准。
七、开课与宣讲
课程周期:2025年3月8日-2025年5月25日
宣讲时间:2025年1月9日 18:00
线上会议链接:
https://meeting.tencent.com/dm/ER4xoEEzuJ18
#腾讯会议:503-145-473
八、报名方式
1、请扫描二维码填写“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报名表,并加入学生课程咨询群。
2、报名时间:2025年1月10日-2025年2月10日
九、系统注册及退改选时间
1、系统注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将学生信息录入教学系统,并通过QQ群及邮件通知学生登录学习平台,为学生开通学习账号。学生收到通知后,应在2025年3月5日21:00前登录平台通过本人手机号完成注册、关联学号以获得上课权限,并了解和熟悉学习平台的使用。
2、退/改选时间:专业知识拓展课程自3月8日起正式上课,3月8日至3月19日期间,学生可以试听课程。3月19 日23:59时后课程选项将完全冻结,学生无法再退课程。
十、联系方式
钱宝钧学院,姬老师,电话:67798622,邮箱:jiguangkai@dhu.edu.cn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办
杨老师电话13861531635;陈老师 电话 13961823503
更多课程信息、修读要求可下载附件或点击https://itstp.neoscholar.com/查看全部课程介绍,包括教授介绍、课程大纲、先修要求等。(开课前课程可能微调或增减)
东华大学教务处
钱宝钧学院
202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