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东华大学公共数学课改革论证会召开,会议旨在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李响主持,东华大学原副校长舒慧生、复旦大学原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吴泉水、华东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副院长周迎春、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原副处长储继峰、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石秀金等多位数学及相关领域专家出席会议并对改革方案进行了现场论证。
会上,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杜玲珑围绕培养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从改革背景、调研反馈、改革内容、具体方案、实施计划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本科公共数学课程改革方案。专家组高度肯定了学院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探索,并对后续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吴泉水教授提出可以从AI训练助教方面开展一些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减少教师工作量,同时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还指出教改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不断迭代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储继峰教授提出教改工作可以结合国家强基计划等政策开展,完善分层次教学评价机制,同时教改工作要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人才培养需求等开展。
周迎春教授提出《概率论与统计》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现代案例内容,如文本分析、大模型等。《AI数学基础》课程要兼顾先修后修课程关系,建议构建数学知识图谱,支撑学生系统学习。
石秀金教授结合计算机学院经验提出可以成立联合课程组推动“数学+专业”课程建设,满足不同专业数学知识需求,同时推动教研一体化。
专家组组长舒慧生教授提到,构建专业中的数学知识图谱确实非常必要。改革工作要逐步推进,同时要考虑学校工科属性、一流学科建设需求等要素。并对评价机制提了一点个人想法。
会上专家们还围绕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思维训练、“AI数学基础”课程内容设置、分层次教学评价机制、教赛融合、成果总结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此次论证会的成功举办,为东华大学公共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数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东华大学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贡献力量。